对于制药企业来说,GMP是一个门槛,不跨过它,则意味着制药企业的“寿终正寝”。它的最后时间表是:2004年6月30日。
打造医药工业产业群,是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一个大手笔。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GMP认证显得尤为重要。它不再是单纯的某个企业的问题。
这次跨越引发了一个行业的震动。
亮点:民营与国有平分秋色
在GMP认证这个问题上,黑龙江省民营企业毫不示弱。
据了解,该省现有需要通过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226户,企业数量呈总体下降趋势。截至到10月底,我省共有83户企业通过了GMP认证,占企业总数的36.7%%,预计到年底可达到90户。通过认证的83家企业,有42家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其余41家为民营企业,民营成分有所增加。
知情人透露,在GMP认证这个问题上,政府部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省药监局以高效率的工作为企业赢得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时间。哈药集团三精明水制药有限公司,由于GMP改造,其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萎缩。得知这一情况后,省药监局认证办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资料审查。
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医药企业。黑河市政府为黑河制药厂背负外债400万元,积极与三精合作救活了这家企业;佳木斯市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00万元支持哈高科佳木斯中药厂进行GMP改造。
势头:行业重“洗牌”
对于许多制药企业来说,GMP认证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劣势企业死掉了,优势企业则获得了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医药行业内部依托GMP认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势头不减。屈指算来,国康药业兼并了沈阳军区制药厂,世一堂制药兼并了恒信药业,建发药业兼并了平川药业等等。与此同时,行业外企业也看好了未来的医药市场,大举进军制药行业。龙江龙酒业集团、清老酒业、益生堂保健品公司、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等也正在积极按GMP标准或筹建或兼并改造老药厂。
还有企业正在做着这样的尝试: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哈尔滨华雨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庆安制药有限公司和牡丹江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用已认证的车间从国外、省外吸引资金和高附加值产品,完成了车间独立成企业的资产重组,为我省制药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和产品结构调整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据了解,今年原认证企业新增生产车间(线)和技术改造进行认证的占认证企业数的24.4%,这表明我省制药企业在注重技术改造的同时,呈现出向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未来:亟待强力“充电”
在GMP认证的过程中,黑龙江省企业同样面临着一些难题。
人才匮乏,管理滑坡
目前,黑龙江省医药行业严重缺乏药品生产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不少企业为了通过GMP认证高薪聘用一些高级人才,待认证通过后,或因企业为降低成本解聘这些人员,或这些人员主动辞职,继续受聘其他急待认证企业,致使部分企业生产质量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一贯性。
规模小,效益差,抗风险能力不足
该省包括大部分GMP认证企业在内的制药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产品雷同,市场竞争力差,难以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我省销售收入在3亿元以上的企业除哈药集团(集团中也只有药总、三精、药六超过了3亿元),只有五常葵花药业一家。
缺乏高科技产品
目前,黑龙江省在全国畅销的大多是介于保健食品和药品之间的产品,其旺销期一过,医药经济的综合指标即有可能呈下滑之势。
GMP认证的最后期限就在眼前。专家认为,只有破解这些难题,黑龙江省医药企业才会获得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