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虽然距国家规定GMP认证的最后时限仅有半年时间了,但仍有近半数的制药企业未通过认证。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司长白慧良向本报记者表示,GMP认证规定不会影响到药品市场的供应稳定。
国家药监局明确规定:“自2004年7月1日起,凡未取得相应剂型或类别‘药品GMP证书’的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将一律停止其生产。”从国家药监局得到的统计数字表明,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共有2355家企业通过了GMP认证,在现有的4979家药品生产企业中,占到了47%。也就是说,仍有超过半数的制药生产企业未通过GMP认证,将面临7月1日后被迫停产的可能。
由于药品是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目前医药企业GMP认证的通过情况,引起了人们对未来药品市场供应问题的疑虑。对于这样的担心,白慧良明确表示,GMP认证规定不会影响到药品市场的供应稳定。
白慧良告诉记者,虽然现在通过GMP认证的仅占全部医药企业的一半,但大型骨干制药企业基本上都已通过了认证,通过认证的47%企业,其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至80%。而且,目前我国血液制品、注射液、粉针剂产品已全部在符合药品GMP的条件下生产,可以说,目前药品市场上的大多数药品已经是由通过GMP认证的企业生产的,不存在未通过认证的企业停产会影响药品供应的问题。
白慧良介绍说,即使是对于目前未通过认证的2000多家企业来说,也有不少企业正在改造、申请和认证过程中,各省级药监局统计资料表明,预计在2004年7月1日前通过的企业将有3000多家,基本覆盖了市场上流通的所有品种和剂型。对一些独家生产或生产厂家较少的药品,如企业未通过GMP认证,将采取鼓励其与其他通过认证的企业合作,将生产范围转移至通过认证企业等方式,来保障药品的生产和供应。
最后不能通过认证的企业,国家药监局预计将有1000多家,约占全国制药企业的20%。对于这1000多家企业的命运,白慧良表示,实际上这些企业中已有一部分早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不是由于认证的缘故,而是企业已经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处于被淘汰的地位。“即使不存在GMP认证,它们也一样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
白慧良透露,由于这些企业中一部分为国有企业,企业停产后存在下岗职工等问题,为保持社会稳定,国家和省级药监局早已和各地政府和综合经济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各地政府也正在进行调研分析,做好有关企业并购重组、下岗职工安置等工作,以从各个方面保障监督实施GMP工作顺利开展。